普洱学院2024年度“三区”科技人才项目工作总结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9   点击数:

一、2024年实施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总体情况

(一)选派任务完成情况

2024年,学校董雅洁、汪丽波、李艳红等18位老师获批三区科技人员专项支持,被选派为三区科技人员,分别服务于云南宁宝碳汇科技有限公司、澜沧酒香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景谷县碧安乡昔本村等18家单位。工作围绕普洱市9县地方企业行政村等受援单位的科技需要进行开展,提供科技需求服务,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将研究成果和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通过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方式,将技术传播给更多的企业和农户,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地考察调研,分析原因,为企业、村委提供技术支持,对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开展培训活动,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和农村科技创新人才,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二)工作成效及亮点

2024年度,派出“三区”科技人才围绕受援单位技术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相关科技服务工作,各“三区”科技人员工作成效如下:

1.董雅洁工作成效

开发林业碳票示范工程项目,结合森林增汇示范工程和本地优势树种碳计量模型,依据《管理办法》规定,开发宁碳惠示范工程项目方法学;探索林业碳票机制创新,探索建好森林碳库新路径,打造林业碳票开发新体系;培养本土碳汇科技人才,壮大宁洱县技术人才队伍。

2.李艳红工作成效

通过开展电商相关知识讲座及技能培训(覆盖昔本村委会的大昔本、小昔本和窑村等村民),提升村民电商意识,初步掌握图片、视频的拍摄,图片的基本处理以及短视频的制作技巧,并了解直播带货注意事项和微店开设与运营的方法等基础技能。与部分企业和电商平台达成合作意向,为昔本村委会的农副产品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技术支持。同时,帮助当地培养懂电商、会经营的本土人才,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

3.后圆圆工作成效

紧密围绕江城县特色资源,在推动优势地标产品销售的同时,将丢包、民族服装等承载江城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特色产品融入电商发展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形成从培训到实践的闭环式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内容涵盖电商直播技能与财务管理技能两大板块。针对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4.罗光瑾工作成效

一方面是为公司提供了专业的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的指导和培训,提供茶叶的感官品质改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的品牌建设服务。另外一方面是通过项目带领老挝国立大学和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和相关政府人员到公司考查,为公司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和拓展原料和市场平台。

5.罗阳静工作成效

1)全面了解景东当地企业和文化场所的实际情况,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为景东两山公司员工开展电子商务和新媒体运营培训,内容涵盖直播电商基础知识、短视频拍摄制作运营以及酒店网络营销等多个方面。(3)与景东两山企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酒店以及文庙等各方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针对不同需求提出针对性建议。(4)深入探讨如何扩大黄草岭无量秘境酒店的知名度,促成了景东两山企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黄草岭无量秘境酒店经营部与云南左物右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合作。

6.李宏秋工作成效

作为“三区”科技人员,成功为普洱市西盟对外贸易物流有限公司提供了科技支持,显著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定期开展智慧铁路成品油仓储管理系统培训,为企业员工输送了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科技知识,培训了20余名企业人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科技素养和操作技能。

7.施秋萍工作成效

在孟连公信乡广科村民委员会开展科技文化科普活动,拍摄牛油果的宣传素材,对村委会开展一个整体的纪实调研,为后续专题培训、电商实践指导、宣传片的拍摄等做前期工作。

8.汪丽波工作成效

1)开展生产工艺流程、食品卫生标准、食品检测标准等内容培训,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举办培训班2次。(2)开展了酿造产品的理化成分检测与分析2次。(3)优化专业制酒流程,提升制酒环境条件及卫生标准;与酿酒村民一起探索品牌建设,利用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的可行性。

9.郑勇工作成效

1)通过调查走访,发现甘蔗生长期间的病虫害种类主要有:蚜虫类、夜蛾类和黑干病类等。(2)对甘蔗生长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景谷兴新苗木科技有限公司的甘蔗栽培技术人员对病虫害的预防及基本防治措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他们在今后的甘蔗病虫害防治中奠定了基础。

10.刀加旭工作成效

1)数字化转型成果:成功开发了“普洱茶进销存系统”、“普洱茶在线销售系统”和“普洱茶病虫害检测系统”,为大富茶业提供了有效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极大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2)企业培训:通过组织数字化转型培训,提升了当地茶业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软件著作权申报:成功申报了“普洱茶进销存系统”的软件著作权,增强了公司的技术自主权和市场竞争力。

11.尚小宴工作成效

1)技术指导精准化:完成黄果营基地桉树林、思茅松人工林及天然林样地的实地踏勘,指导企业技术人员完成样地布设9块(桉树林)、6块(松树林)及3块(天然林),规范样方编号、标记及数据采集流程。(2)数据采集标准化:通过相邻格子样方法划分样地,建立永久性水泥标桩及 PVC 管标桩,确保样地复查的连续性。完成乔木层胸径、树高、冠幅测量及下木草本层物种鉴定,采集植物生境照片。(3)成果预期明确化:初步形成《景谷林业基地植物物种名录(初稿)》,为后续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人工林生态影响评估及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12.袁守成工作成效

1)通过市场调研,可以发现更多机会和服务市场的潜力。通过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方式,帮助当地解决产业技术难题,如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为服务企业培养本土科技人才。(2)采用“订单式”服务模式,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确保服务的针对性。结合科技人员专业特色,帮助解决数据分析的问题。

13.强继业工作成效

开发蔬菜、中草药漂浮育苗技术,并获得成功。引进蔬菜种植技术1项,开展2项科技培训。亮点为开发蔬菜、中草药漂浮育苗技术。

14.黄竹珺工作成效

为云南普洱丹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产业技术指导服务“数字云药”云药追溯系统1次;带领相关专业学生30余人到企业实地参观见习,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提供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招生信息特别是在中药学、药学和化学领域。在日用产品研发和销售方面与普洱学院的双创园搭建科研及销售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拓宽贵公司的销售渠道,提供信息咨询。并对其在售产品提出建议及意见,为其产品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15.周顺文工作成效

项目负责人服务于宁洱县茶庵塘茶厂,现场服务该厂25天,记录服务19次,服务91人次。调研、走访、考察和策划,按照计划顺利举办了3场培训,座谈50余人次。讲授《弘扬仙草文化,传承仙草文明智慧》专题,培训学员60余人,有工人、农民、公务员、职员、退休干部、学生等。针对茶庵塘茶厂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做技术服务,与茶厂共同研究茶与石斛配方,做石斛茶品牌。

16.白春燕工作成效

20248月,到那柯里村和村民委员会联系电子电务培训事宜,并了解那柯里村的景点和周边环境。20253月入户宣传电子商务培训事宜,并完成2场电子商务培训,总共有43人次参加了培训,主要内容有:短视频的拍摄和制作,直播的准备和开展,并进行实训操作,现场发放直播所需器件,包括手机直播架、补光灯、遥控器和带USB接口的插座。对于部分商户有宣传需求的,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用无人机对商户的上空及周边环境进行航拍,为他们制作短视频提供素材。

17.纪柏帆工作成效

为墨江晶工庄园特产开发有限公司员工及企业所在地群众开展咖啡知识技能培训2次,为企业解决咖啡相关技术难题,到企业服务5次;提出企业转型建议,帮助企业完成咖啡门店开设。

18.林灵工作成效

实地考察调研茶林悦色景区,在村公所开座谈会分析原因,初步拟定培训方案。对村公所工作人员与村民进行电商培训,并在快手平台指导村民进行沃柑、人参果的销售,大家积极性很高,学会了在平台直播的基本操作。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且配送成本较高。受援单位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如景谷县碧安乡昔本村委会、江城县等,物流配送网点覆盖不足,导致物流成本高、配送时间长。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限制了电商业务的拓展,一些生鲜产品因物流时效性问题,难以实现大规模线上销售。

2.电商基础薄弱,学员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当地缺乏专业的电商人才,尤其是具备电商运营、直播技术、数据分析等综合能力的人才。参加培训的学员由于年龄、文化程度差异较大,大多数学员对电商知识的接受速度较慢,在培训过程中对一些复杂的电商知识和技能理解掌握较慢,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一对一指导,增加了培训的难度和时间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工作推进效率。

3.企业参与度和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推广有难度。部分传统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不足,导致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一些阻力,部分技术应用效果未达到预期,尽管进行了电子商务和新媒体运营等数字化转型培训,但部分企业员工可能对新技术、新运营模式的接受程度有限。一些传统的经营观念和工作方式可能会阻碍他们积极应用所学知识。认为开展电商业务投入大、风险高,对参与电商培训和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对数字化转型存在顾虑。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在产品包装、营销方式等方面较为传统,难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影响了产品的线上销售。
 4.
培训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在技术培训过程中,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尤其是在财务管理、跨境电商等领域,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授课的专家较少,培训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尤其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如碳汇科技人才培养周期长,现有技术队伍对碳汇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前沿领域掌握不足,短期内难以独立承担复杂项目。

三、工作意见建议

1.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降低物流成本。建议地方政府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物流企业在地方增设配送网点,优化配送路线,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通过与物流企业协商合作,争取降低物流费用,减少物流成本对产品价格的影响,提高产品在电商平台的竞争力。
  2.
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一方面,整合本地教育资源,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合作,开设电商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展长期、系统的电商人才培养项目,提升本地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优秀电商人才入驻江城县,为电商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建立电商人才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电商从业者给予奖励,留住人才。
 3.
提升企业意识与创新能力,加强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推广。通过更多的案例分享和实地培训,增强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推动技术的更广泛应用;组织开展专题讲座、企业参观学习等活动,加强对企业的电商知识普及和宣传,帮助企业深入了解电商发展趋势和优势,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参与电商业务的积极性。设立企业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加大在产品研发、包装设计、营销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开发具有差异化和竞争力的产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4.
丰富培训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培训资源获取渠道,与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邀请更多领域专家来地方授课,丰富培训内容。同时,对本地师资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升其教学水平。建立线上培训平台,整合优质培训课程资源,方便学员随时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和考虑

1.拓展电商渠道。深化与现有平台合作,开拓抖音、拼多多等新渠道,探索跨境电商,借助地方的地缘优势,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2.
加强人才培养。根据学员的反馈和市场需求变化,对电商培训课程进行优化升级,增加数据分析、电商运营策略等实用性课程。建立电商人才跟踪服务机制,对结业学员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跟踪,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3.村民委员会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村民了解线上推广和宣传的趋势和重要性。景点的商户学习积极性很大,制作短视频和直播的积极较高。后续能够持续跟进鼓励效果会很好,也可带动其它村民进行线上销售。培养村民委员会干部定期对村民进行培训和实践,对部分已经进行相关事项的商户给予指导或者政策上的优待。后续如有其它科技人员继续进行短视频制作和直播培训会有更多的村民和商户加入进来。
 4.
深化企业服务。对受援企业进行长期跟踪服务,定期回访企业,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提供解决方案。

5.持续深化产业帮扶。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产品,丰富电商销售品类,加强对现有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推广,通过举办线上线下产品推介会、参加电商展会等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普洱学院科技处 © 版权所有  kjc.peuni.cn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学苑路6号,邮编:665000